豬高熱病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疾病,主要發生在育成期豬和部分母豬,病豬臨床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廢絕,呼吸困難、喘氣,部分豬伴有皮膚發紅變紫等癥狀,少數毛孔有出血點,大部分發病豬場患豬發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達50~90%,該病病因復雜,一般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臨床上較難控制,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豬群生長緩慢或停滯、病殘豬和死亡豬只增多,飼料效率、生長速度以及豬群整體的均勻度降低,治療成本增加,使養豬生產蒙受嚴重的損失。給豬場和養豬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有些豬場因此而破產
發病特點:豬高熱病均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季節,病程長,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發病豬場環境差,豬場沒有進行封閉嚴格管理,傳染幾率大,發病豬體也有斷奶后的仔豬和母豬發病。豬高熱病藥物治療不太理想,亂用藥的豬場死亡率更高,豬高熱病是一種多疾病綜合癥,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
臨床癥狀:當豬的體溫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廢絕,患豬皮膚發紅,耳后耳邊緣發紺、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體多處皮膚有斑塊狀,呈紫紅色;呼吸困難,喜伏臥,部分豬出現嚴重的腹式呼吸,氣喘急促,有的表現喘氣或呈不規則呼吸;部分患豬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豬有淚斑,出現結膜炎癥狀;部分豬群便秘,糞便秘結,呈球狀,尿黃而少、混濁,顏色加深。病程稍長的病豬全身蒼白,出現貧血現象,被毛粗亂,部分病豬后肢無力,個別病豬瀕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發病豬群死亡率很高,有的豬場甚至高達50~90%。部分母豬在懷孕后期(100~110天)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詳細]
預防:
該病重在預防,當豬群大規模發病時,治療效果一般不理想。應在疫病未發生之前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病毒凈化藥物進行預防,應在豬無名高熱發病高峰期前加藥預防,當疫病發生時,針對細菌和支原體進行抗菌藥物治療可減少損失,應及早采取措施在飲水和飼料同時投藥,結合注射對病豬進行治療,以減少細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目前豬場臨床較敏感藥物有支原凈等,豬場可根據本場情況采用聯合用藥的辦法,制定本場的預防保健用藥計劃。從母豬用藥保健開始控制細菌性疫病的源頭。
治療: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高效抗菌藥物(防止病毒細菌繼發感染)+調節修復藥物(調節機體免疫器官修復功能)+營養維生素類藥物(維持機體的抗病力)。早期 飼料中添加奧得曼A 0.5%,“荊防敗毒散”2公斤,強力霉素200克, 阿莫西林500克/噸料,連用7天;中后期:奧得曼A 0.5%,“荊防敗毒散”2公斤,替米考星100克,阿奇霉素100克/噸料,連用7天。部分豬場發生豬只后肢癱瘓,肢體腫大的情況,可在飼料中添加利高霉素2公斤/噸料,連用7天。高熱病病程較長,先以保命為主,在飲水中添加奧得曼A 0.5%,葡萄糖15公斤,電解多維4包,黃芪多糖500克/噸水,連用7天。然后改用小蘇打5公斤/噸水,連用3天緩解腎臟壓力和便秘。[詳細]
養豬場爆發高熱病
養豬場成批豬死亡
高熱病感染豬死亡
高熱病導致成批豬死亡
高熱病成堆死亡的豬
發病仔豬耳朵成紫色
病豬初期陰阜呈紫色
高熱病豬眼睛發紅
病死仔豬近照
高熱病病豬全身發紅
病豬全身發紅 嗜睡
母豬關節腫大 不能站立
眼臉腫大
病豬出現嘔吐
病仔豬腹瀉嚴重
病豬臀部腹下紫斑
病豬全身發紅局部紫斑
高熱病豬全身大量出血點
解剖癥狀
高熱病豬肺部情況
高熱病豬氣管情況
肺部與胸腔粘連
氣管沖滿黃色的粘液
高熱病豬腎腫大
病豬胃部多處潰瘍
肝腫大 發黑
胃腸道出血
肺部明顯實質化病變
肺部腫大明顯實質化病變
肺腫大有有紅色瘀斑
氣管充血伴有血樣粘液
喉頭出血有化膿灶
氣管出現泡沫狀粘液
淋巴結腫脹
膽壤腫大膽汁粘稠
肺
脾
心肌松軟心冠出血
心肌松軟瘀血
病豬腎解剖多處潰瘍
病豬腎腫大灰白色壞死灶
胃部多處潰瘍
膀胱積尿 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充血
腸道出血
腸系膜淋巴結明顯腫大2
腸系膜淋巴結明顯腫大